“发信息难就不难,关键是要准确,要转发来自权威媒体的信息,都是些科普大众的内容”。2月9日,星期天。笔者在防城港市科技馆309办公室看到,庞渊正在忙过不停地敲打着键盘。带着口罩,桌上放着一个消毒液喷壶。从农历二十九到正月十六,整整18天,庞渊没休息过一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科技馆闭馆,但科技馆人都没闲着。根据市科协的工作指示,疫情期间,全市科技工作者要发挥引领作用,开展应急科普宣传。科技馆制定了应急科普工作方案,紧急成立防控科普宣传小组,并号召全体馆员利用个人微信、朋友圈、QQ群、红豆社区防城港论坛等平台转发权威信息,助力全市疫情防控社会宣传工作。庞渊是科普策划组骨干,专门负责在微信公众号、科技馆官网等媒体上发布信息。方案一出,他抢先领了任务,成为线上科普的其中一个“键盘侠”。
“网上信息太多了,转发时一定要谨慎”。疫情发生后,网上各种信息铺天盖地,面对鱼目混珠的各种信息,庞渊首先想到的是把好科学关。“发力一定要精准。”庞渊说。
在电脑桌面一个新建的文件夹里,收藏有数十条来自中国科协网、中新网、人民网等权威网站发布的科普信息和视频。在海量的信息中,庞渊反复分析权衡,每天都精挑出几条发到网上。“我尽量选些通俗易懂,大家容易接受,好理解的发出去”。 记录表显示,1月23日至2月9日,发布信息45条。
点击这些信息,除了有科学防控内容,也有正面引导、科学辟谣的内容。“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备有酒精,但不一定都会用。”庞渊说:“有些人以为用酒精消毒,浓度越高越好,但其实不是的”。2月7日,针对这个问题,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和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辟谣专家作了科学解析,科普中国网发文《谣言: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庞渊搜索到这条信息后,转发了出去。“科普中国这条信息很及时,应该对大家很有用”。
“其实,每天都看那么多信息,我也学到了很多防控知识,我和家人亲友都得到受益。”庞渊说,每天除了把信息发在网上,也顺手发到亲友群。一开始,群里个别亲友对疫情不以为然,有的甚至连口罩也不愿意带,防控意识很差。于是,茶余饭后,庞渊便充当起了宣传员,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有多强?如何远离新型冠状病毒?家中如何消毒?这些网上学来的知识,成了庞渊向家人科普的内容。庞渊的苦口婆心,加上看了这么多信息,家人终于自觉防控了,每次见到庞渊在群里发出的信息,还“OK、OK”给予点赞。
由于科技馆的公众号是个服务号,发布信息数量受限。考虑到目前正值疫情严峻的关键时刻,为了拓宽网络信息发布渠道,把牢正确的舆论导向,馆领导决定把服务号转移为订阅号,还申请个抖音。这两天,庞渊正忙着准备申请材料,争取早日报批。“改成订阅号后,科技馆公众号每天都可以发布信息,再加上抖音,我们的信息量就会大大增加了。”庞渊如是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科普网络舆论正在发挥其威力,作为一名的年轻科技工作者,庞渊正拿着这把利器默默地战斗着。
(朱洪民)